第一百五十章 江家出殡-《民国江湖二十年》
第(1/3)页
转眼就到了江家出殡的日子。
实话实说,许如清这丧事办的,可比江城海当年的排场大多了。
那时候江家刚刚起局,也没什么闲钱儿,凡事当简则简,哪像现在,各种繁文缛节,规矩老令儿,该有的讲究一样不少。
古人云:唯送死者当大事。
婚丧嫁娶,规矩繁多,不仅是一地一风俗,甚至就连同一个地方,不同的人家也有些许差别。
落到江家,说是今日出殡,其实打从三天前开始,各项事宜就已经陆续筹备上了。
因为许如清是横死的,按照迷信的说法,像她这种人,进不去鬼门关,过不了奈何桥,必须要大办法事,才能往生极乐。
江连横哪敢怠慢?
事实上,早在停灵那些天,这类法事就没少操办,临到出殡时,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。
院子里,僧尼道姑,红衣喇嘛,放焰口,度亡魂,三班倒,连轴转,那经文念得街坊四邻头都大了,却也不敢多说什么。
等到了正日子,天还没亮,阴阳先生就先摸黑赶过来,给家属交代出殡流程,谁要干什么,谁站在哪儿,就像彩排一样,都得提前安排好,就这么忙来忙去,主家根本没空伤心,所以就有了专门哭坟的行当,他们不用干别的,只管哭就行了。
整座大宅,凡是能映出人影的物件儿,全都蒙上白布、糊上报纸,以防回煞撞灵。
……
诸事妥当,天光微熹。
这时候,各方亲友就开始陆续登门,准备抬棺出殡了。
江家树大根深,光是前来送丧的亲友,就有百八十号,再算上杠房、吹鼓班、车马执事,还有若干门徒弟兄,乌泱泱大几百人,竟把整条胡同都给挤满了。
诸如冯保全和贾易升这类世交,尽管年老体衰,不宜亲自出面,却也将各自的晚辈派来送老太太最后一程。
江家众人披麻戴孝,全都站在庭院里答谢八方来客。
场面虽然热闹,但江连横心里却不当回事儿。
自从关厢大乱那晚以后,他就算彻底看明白了,门庭若市,不过是锦上添花,如果江家以后真遇到什么坎儿,这些人十之八九,都会一哄而散,剩下十之二三,保不齐还会在背后捅你一刀。
话虽如此,面上的客套还是得装装样子。
主客礼毕,接下来就是送葬流程了。
阴阳先生非僧非道,却又融会贯通,横跨阴阳两界,操持大局,能让整个送丧队伍按部就班、忙中有序,那也绝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差事,大家都得听他的安排。
先拿来一件老太太生前常穿的服饰,整整齐齐,都迭好了,衣裳垫在头顶,裤子垫在脚下。
按迷信的说法,逝者亡魂,迷迷茫茫,不知应该归向何处,所以要由孝子开光,才能驾返瑶池,魂归极乐。
先取一面镜子,但不能照到死者,要平端着,上面摆一碗清水,再取一撮棉絮,绑在筷子头上,蘸水擦拭死者。
阴阳先生领着江连横走到棺前,推开命盖,交给他口诀,一边给老太太开光,一边低声颂念道:
“开眼光,观明堂;开耳光,听八方;开鼻光,嗅妙香;开口光,吃牛羊……”
“开心光,亮堂堂;开手光,抓钱粮……”
“开脚光,众圣接引,驾返西方!”
礼毕。
江家众人纷纷跪在灵前。
阴阳先生高声喝道:“老太君人世一遭,幸得孝子贤孙尽心供养,而今缘尽归天,玉棺一合,阴阳殊途,还望各位亲友节哀顺变!来人,封棺!”
一声令下,几个壮小伙立马走过去,抬起棺盖,重新盖好。
这就开始准备封棺了。
奉天城最好的木料,连刷七道大漆,锃光瓦亮,仿佛铜铸铁打,周围画着描金图案,头顶福字,脚踩莲花,金童执幡,玉女提炉,就这一口棺材,普通老百姓这辈子都挣不出来,可想江家骄奢到了什么地步。
筷子粗细的大铁钉,分别垫上红布条,钉在棺材四角。
阴阳先生站在旁边也没闲着,每钉一根钉子,他就跟着念叨一声。
“一钉添人要进财,二钉福禄天降来,三钉儿孙登金榜,四钉代代坐莲台!”
北方封棺,多半要打五根钉子,而不是七根,最后一根钉子还得垫上五彩布条。
阴阳先生见棺材四角都已封好,随即又道:“孝子上前!”
江连横起身走过去。
阴阳先生低声吩咐道:“江老板,最后这根钉子叫‘子孙钉’,您虚敲三下,别钉死了,这叫家门留后,人丁不绝。”
江连横点点头,按照吩咐虚敲了三下。
封棺礼毕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