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这突如其来的消让李晨短暂放松的大脑又瞬间紧张起来。 他本该对这种事有个预料或者类似的准备,但是最近他实在是全身心投入研究,甚至有些忘记了太阳那边还有自己的敌人。 “这还用说啊,干tm的,我们机甲都造好了,直接过去把戴森球拆咯。” 杨希一拍桌子,挥舞自己的筷子说出想法。 “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,根本不可能,机甲现在只是能动而已,我们的引擎还没有做完,光是过去就要花个几年。” 李晨立刻将杨希反驳。 他伸手托着自己的下巴,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。 “按照你的了解,按五艘工程船轮班的进度,戴森球建成的速度会比原来加速多少。” 李晨对马琪问。 马琪连接上数据库,在月球剩下的数据库中搜索信息大概计算了一下。 “大概能有效缩短将近五年的进度。” “这好像应该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,十艘工程船,不知道跨了多少星域过来,而且工程船的工作效率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,对工程的影响就会变得微乎其微。”| “那大概是多少艘?” 周游亭问。 “十艘,就是现在这样,所以我估计应该不会再有别的工程船派来。” “就修托已经建立了银河帝国,按理说也不会有超过二十艘以上的工程船。” 马琪看着月球数据库中的数据,分析得头头是道。 一个宇宙文明,在经历的从无到有这个科技井喷式的过程之后,科技的发展便会变得非常缓慢。 因为江山已经打下,接下来最重要的自然是守江山。 而且一些技术壁垒不是想突破就能突破的,就算过了一百年,可能科技还是那个发达程度。 这就是马琪做出这个判断的最基本依据。 李晨也对马琪的想法表示认同的点头,只是加快这样一些进度,李晨还是能应付得来。 他们在赶时间,李晨同样也不会落后。 这个突然的发现只是一个小插曲,除了提醒众人时间的紧迫之外并无其他的作用。 其他研究员又问了几句有关工程船的东西,很快就将这个话题翻篇。 周游亭在听了马琪对工程船的介绍之后,若有所思,似乎又有了些新思路。 饭后收场的工作就交给机器人,研究员们则各自散去,回到自己的原本正在做的事情上。 第(1/3)页